從“殺魚弟”悲劇中該反思什么
編輯:admin 日期:2018-08-09 07:45:20 / 人氣:
發生在“殺魚弟”身上的悲劇,是值得整個社會反思的。他9歲就輟學殺魚,網友們沒有意識到這是輟學,而是陷入對“殺魚弟”的盲目追捧。他的父母也沒有履行《義務教育法》規定的監護人責任,《義務教育法》規定,家長必須履行監護人責任,讓孩子完成義務教育,否則要嚴肅追究監護人的責任。這些都應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。
據報道,在好心人的幫助下,原本輟學的“殺魚弟”也重回了課堂,可沒過多久,他的父親又讓他回去殺魚了。他父親認為讀書無用,只有干活掙錢才行。這反映出兩方面問題:其一,對于輟學的學生,地方政府應該依法責成其監護人送孩子進學校接受義務教育,這就需要追問當時有關部門是否對其父母進行了批評教育?其二,為何孩子上學后又輟學,難道教育部門和學校視而不見?適齡兒童不完成義務教育,將影響他們融入社會,也會成為社會問題。
記得當年和“殺魚弟”一起走紅的還有合肥的“燒烤弟”,也是輟學打工。通過這些事件,我們應該深刻地認識到輟學對未成年人造成的傷害。2017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,我國義務教育鞏固率為93.8%。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,切實降低農村學生輟學率,已經成為發展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。
我國《未成年人保護法》還明確規定了家庭對未成年人孩子的保護責任,其中包括禁止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暴力,但是,對于父母打罵孩子,周圍鄰居往往把這視為家務事,并不干預也不會報警。而同樣這類家庭暴力行為,在美國、加拿大只要發生一次,父母就可能受到被剝奪監護人資格的處罰。我們不能以國情不同,為對未成年孩子實施家庭暴力的父母開脫。
“殺魚弟”目前正在醫院搶救,希望他能平安無事。而他帶有悲劇色彩的人生發展軌跡,警示我國落實《義務教育法》《未成年人保護法》還任重道遠。讓適齡孩子都回到校園,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,不再有輟學的“殺魚弟”“燒烤弟”,這才是發展現代教育的底線目標!“紜
內容搜索 Related Stories
推薦內容 Recommended
- 南海文昌:休漁后魚更肥了08-29
- 連心湖,豐漁節里分魚忙08-28
- 百姓致富魚 景寧梧桐鄉稻田養魚成為農民增收新路徑08-27
- 立秋后,使用這兩款自制餌料,非常適合垂釣鯽鯉草魚,兼鰱鳙魚!08-17
- 軍民同建中國夢魚水共筑藍天情08-06
- 美哭了!成都工業學院荷塘出現魚吃荷花奇觀08-05